<big id="fnf9r"><big id="fnf9r"></big></big>

        <rp id="fnf9r"></rp>
        <big id="fnf9r"><sub id="fnf9r"><meter id="fnf9r"></meter></sub></big>

          <track id="fnf9r"></track>

          <big id="fnf9r"></big>

            《2015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發布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21-08-30 瀏覽次數:0

            7月31日下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召開了“2015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發布暨產業發展研討會”。會上,來自新能源汽車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的資深專家齊聚一堂,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技術與產品,以及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措施。
            2014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重要的一年。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在會上談到:“由于****和地方出臺多項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迅速,產業國際競爭力已大幅提升,與美、日間差距正在縮小。同時,我國電動汽車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和豐富,動力電池和驅動電機實現較快發展,電動汽車質量和性能正日趨成熟。隨著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預計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國際競爭力緊追
            吳志新在發布會上表示,與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明顯,相比美國、日本等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雖然仍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縮小。
            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綜合指數是美國的80%,日本的85%,德國的88%,韓國的97%。雖然在5個評價國家中排名較 后,但與以上國家相比,今年分別提高了7、14、11和9個百分點。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去年****政府密集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各項政策,直接導致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速度和市場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帶動了新能源汽車研發、產業鏈配套、商業模式等迅速壯大。
            從具體車型看,同2013年相比,各車型競爭力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新能源商用車產品競爭力整體仍高于新能源乘用車;在新能源乘用車中,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品競爭力強于燃料電池和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
            中汽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工程師時間在會上談到:“由于企業對政策依賴性較強,直接導致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速度和市場需求量大幅提高,使得我國總體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上升。”
            2014年以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支持政策頻繁出臺,在行業管理、推廣應用、稅收優惠、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政策扶持體系。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報告》曾提出建議“降低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出臺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辦法、出臺政府采購實施方案、出臺試點城市和區域考核辦法”,目前這一系列舉措也已出臺和實施。
            ■突出問題仍待解決
            除產業競爭力外,藍皮書編委會課題組還運用標桿分析法將比亞迪、江淮、北汽等國內****企業與通用、特斯拉、奔馳、日產、現代、三菱、福特等國際企業進行多項指標對比。結果表明,雖然中國企業的主要指標如車型數量、價格水平、續駛里程、電耗水平與2013年相比有小幅進步,但與國外****企業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2014年各企業推出新能源汽車車型數量均較少,雖然比2013年略有提高,但在新產品推出能力上都不是很強,均處在起步階段。很多企業只出幾款車型展示,沒有真正地投入市場。記者注意到,北汽去年推出四款車型,為國內車企之首。
            從各車型價格與原車型或同類競品車型價格比較情況看,比亞迪秦、e6、江淮iEV和北汽E150EV與傳統車的售價差為104%、156%、204%和224%,顯著高于國外****企業電動車與傳統車的售價差。“這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價格仍然偏高,競爭力偏弱。”時間說。
            另外,在電池方面,“里程焦慮”一直是各新能源車企不斷攻堅的難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8研究所電池專家肖成偉表示,凡是使用過純電動汽車的人,或多或少被“里程焦慮”所困擾。盡管續駛里程遠遠大于自己將要行駛的里程,也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這種情緒。為了破解這種負面情緒,政府、汽車企業都做了大量的努力,包括修建應急性充電設施,發布市內充電網點地圖等。但是,從根本上解決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短的問題,還需要從動力電池本身入手。一旦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突破300公里,就能極大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癥”,屆時電動汽車才有望真正實現飛速發展。
            ■地方政府可再“扶上馬,送一程”
            去年,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進程中,一些城市(區域)從研發、購置、運營、基礎設施、交通管理等方面陸續出臺了配套政策。編委會通過對39個推廣應用地區政策的對比分析得出,各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和發展經驗不同,且在車型補貼范圍和標準、基礎設施支持力度、交通管理上存在差異,導致推廣效果各不相同。
            中汽中心專家侯華亮表示:“地方政府應從推動新一輪新能源消費革命的高度,充分認識國家發展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的戰略意義,跳出‘雞和蛋’關系的思維誤區。”
            具體來講,未來要重點解決充電基礎設施與城市規劃銜接、新建建筑物配套充電設施和已有建筑物改造要求、土地供應與社會公共停車場資源供應管理流程、建設安裝與安全管理相關標準規范、物業評級與考核機制、充電設施供電服務流程與監管機制等問題。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還存在進一步完善空間。與會專家紛紛表示,地方政府要在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導入期積極作為,“扶上馬,送一程”,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方面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力度。
            他山之石---創新“接地氣”的政策與商業模式
            汽車電動化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自21世紀以來,很多國家陸續將發展電動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研究室工程師朱一方通過結合分析各典型國家對電動汽車支持政策與各主要電動車企的市場情況,得出以下三點啟示:
            ****,政府在電動汽車購買和使用環節提供直接補貼、稅收減免和特殊權益等仍是消費者購買的主要驅動力;第二,政府支持電動汽車發展必須注重相關政策的系統性和銜接性;第三,科學的、具有前瞻性的、有力的研發支持政策對新興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回顧國際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歷程,美、日、德、法等工業強國起步較早,以美國為例,奧巴馬政府上臺后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提振經濟的重要途徑,截至去年,美國以接近12萬輛的銷量,仍保持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
            同樣,日本近年來受核電危機影響,政府和產業界重新審視了電動汽車發展方向,加大了氫能源汽車相關投入,通過實施“氫燃料設備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將未來發展重點從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向燃料電池汽車轉移。
            在創新商業模式方面,美、德、法、荷等發達國家主要從電動汽車運營創新、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創新、電動汽車項目整合創新以及公眾意識培育等方面開展實踐。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劉穎琦列舉了全球典型商業模式案例Autolib項目和Car2go項目,前者為用戶提供方便靈活的異地還車服務、密集的充電服務以及配套系統服務,后者打破了按天計費和在門店租車還車的傳統運營模式,以智能化信息系統簡化運行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劉穎琦認為:“不同國家在不同地域資源稟賦上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政策和商業模式,將對中國未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起到參考借鑒作用。”
            中国厕所偷窥BBW